以敬畏心守住“生命線”(中國道路中國夢·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?)

企業(yè)發(fā)展,有長板、有短板,安全則是最重要的底板,一失萬無
那些沒人注意的“錙銖必較”,那些反復檢查的“多余動作”,那些細致入微的“小題大做”,恰恰是守護平安最堅實的“防火墻”
站在礦場明亮的中控室內,一整面墻的監(jiān)控區(qū)燈光閃爍,屏幕中破碎機、球磨機等平穩(wěn)運轉,精礦沿著溜槽落入料倉,匯成躍動的工業(yè)脈搏。作為一名安全員,每見此景,我總會想起剛入職時看到的一張老照片——上世紀60年代,前輩們圍著礦區(qū)簡陋的篩分裝置,在山坳中豎起“三線建設,安全第一”的木牌。近60年過去,設備幾經迭代,技術日新月異,但有一點從未改變,那就是對安全的堅守。
企業(yè)發(fā)展,有長板、有短板,安全則是最重要的底板,一失萬無。沒有安全,何談生產?沒有穩(wěn)定,何談發(fā)展?記得一次日常巡檢,我隨手扶向一道護欄,卻發(fā)覺它微微晃動。仔細查看,固定底座的焊點竟已開裂,若是夜班工友疲憊時倚靠休息,有從5米多高的平臺墜落的危險。我急忙通知維修班來檢修,看著護欄與地面重新“鎖”在一起,心里才松了口氣。一身冷汗過后,我更意識到,安全重于泰山,不能有絲毫松懈,1%的疏忽可能帶來100%的災難。
沒有一份如履薄冰的責任心、一顆如臨深淵的敬畏心,就守不住安全的“生命線”。剛入職時,師傅沒讓我背規(guī)章、記條例,而是先帶著我在車間“泡”了整整一周。他不直接告訴我該看什么,只是讓我跟著他蹲在溜槽旁觀察水流,趴在電機邊聽運轉聲音,彎腰檢查地腳螺栓的松動痕跡。他叮囑我:“咱們以前沒啥工具,就是用手感知溫度、用耳辨別異響,連墊片的松緊都不放過,這才有了那么多年的安全無虞。”這些年,我越發(fā)認可師傅教給我的道理:安全員的本事,不只在技術,更在于細心、盡心。
去年廠房改造,一段60年前的磚墻露了出來,歷經一甲子風雨,那些磚塊依然緊密咬合、無一松動。不留一絲縫、不藏一分險,這種嚴細深實的精神,已成為我們代代相傳的“傳家寶”。
安全領域最可怕的,是對小事的麻痹;最可靠的,是對細節(jié)的較真。新廠房試運行期間,我去篩分區(qū)域巡查,耳邊突然捕捉到一絲極不協調的“咯噠”聲。它夾雜在設備的轟鳴中,時斷時續(xù),極難察覺,像是某個部件在悄悄發(fā)出警告。我打著手電筒一寸寸檢查,振動篩、電機、傳動結構……終于在側面下方的支撐結構處,發(fā)現了一顆松動的螺桿。下發(fā)整改通知后,我們不僅加固了所有螺桿,還對同類設備進行了全面排查,避免再出問題。隱患從不“張揚”,但從細微的聲響、不起眼的銹跡或異常的溫度中,總能發(fā)現一些端倪。
有人說,何必那么較真?可那些沒人注意的“錙銖必較”,那些反復檢查的“多余動作”,那些細致入微的“小題大做”,恰恰是守護平安最堅實的“防火墻”。我們多一分細心,工友就多一分安心,工廠就多一分安穩(wěn)。
時代發(fā)展,產業(yè)煥新,廠區(qū)也實現了安全升級。過去靠“鐵腳板”和“火眼金睛”逐個查,每天步行巡邏十幾趟;如今監(jiān)控屏幕上設備參數、運行狀態(tài)一目了然,出現異常情況系統(tǒng)會自動報警。以前篩分車間粉塵大,工人手動調節(jié)流量;現在改成自動化生產線,閥門自動控量,配上高效除塵設備,車間干凈亮堂。這些變化是老企業(yè)新生態(tài)的真實寫照,更是安全升維的生動注腳。我們追求的,不只是“不出事”,更是規(guī)范、高效、綠色的發(fā)展。
每天和各類儀器打交道,在廠區(qū)里面轉圈圈,是不是很枯燥?我不覺得,因為我們守護的,不只是設備運轉,更是無數工友的生命安全,是萬千家庭的幸福團圓,是工業(yè)血脈的強勁脈動。作為新一代安全員,我會努力接好前輩們傳下來的“責任棒”,握緊智能化的“新工具”,用最踏實的工作作風,書寫安全守護新篇章。
?。ㄗ髡邽樗拇ㄥ\寧礦業(yè)有限責任公司選礦廠安全員)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11日 05 版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